一、閱讀文章
1.標題:台灣並不是一個友善的國家──
最愛強調國際觀的台灣人,其實是不折不扣的「文化弱智」
3.說明:文章很長,但是文中有許多觀點,頗值得深思!
→延伸閱讀:《是不是文化弱智?》分享:「不知道在教什麼的教育篇」
4.主要內容:
(1)談論CQ
‧我發現對於種族歧視的不敏感,還有台灣雖然經濟快速成長但遲遲無法進化成已開發國家的原因,都是因為台灣社會缺少「文化智商」(Cultural Quotient, CQ)的關係。
‧不同於以往強調「競爭力」的國際觀或國際化,最近更關注在一個強調對於不同文化的「理解力」與「適應力」的能力,叫「文化智商」(CQ)。除了IQ、EQ之外,CQ被視為全球化時代的必備能力。
(2)主要討論台灣人「缺乏國際觀」,列出四項「問題」:
‧以錯誤的觀念用錯誤的方式學習語言
‧地理位置
‧失控的媒體
‧不知道在教什麼的教育
(3)文章討論到「歷史帶給我們的自卑感所造成的歧視」,
並說明「跟不同文化做朋友」為什麼重要?
(4)在了解文化智商的基礎上,作者重新定義「國際觀」,
文末,他說:
國際觀,其實只是能夠「對世界保持好奇與關懷的態度」,無關英語能力也無關乎階級。而國際化,就是能夠和來自世界各國的人,不卑不亢的相處,僅僅而已。
不是為了競爭力,而是為了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完整、更好的人。每個人都好好活著,好好的被對待著,這是城市裡很美的風景。
對我來說,真正的友善不是雞婆,不是不管對方要不要,都給予協助。真正的友善,不需要熱情,而是尊重。我覺得一個友善的城市,是能夠不閃躲目光,看進對方的眼睛裡;保持距離,給他一個舒服不打擾的微笑。對背著背包的旅客是這樣,對推著輪椅的看護是這樣,對便利商店的收銀員是這樣,對公車司機也是這樣…
這才是一個有人情味,友善的城市,這才是城市裡最美的風景。
二、讀完可以思考
1. 本文的標題是否也太過聳動?
2. 文中用CQ來解釋與說明自己的觀點,但是因為文中談到的東西很多,有些問題的討論牽涉到心理層面等更多的要素,倘若都只用CQ帶過,其實論述不夠完備。這是可以進一步思考的。
→但是我覺得作者提出的批判大部份都滿到位。
三、題外話……
1. 其實它是一年前的文章,而且似乎也很紅?不過我最近才讀到。
2. 好喜歡文章裡那張「六個小朋友排排站」的照片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