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這裡.....

◎引用文章均為善意分享,也適度引用,若有不妥煩請來信告知,謝謝。☆連絡信箱:amamasca@gmail.com
Copyright © 2020 魏誼恩(WEI YI-EN)
#【作文練習式】(作文資訊與指導) #FB:誼恩聊作文 #IG:yi_en_wei

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

[文摘]01.第一篇借柯P的光談一下閱讀

一、文章基本資料
1.標題:柯文哲:如果有一天你說出「啊,這就是人生」,你就過關了
2.出處:Cheers雜誌173 (2015-02)
http://www.cheers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64391&page=1
 3.主要內容:柯P談閱讀。
4.類別:訪談文。字數約3000字。

二、我讀這篇文章,認同P說的……
1. 對讀書,我的態度就是兩種,一種是有用就好,一種是喜歡就好。
   有用是direct learning,有方向的學習;喜歡則是有趣的學習。
是的,會讀書,擁有閱讀的能力,就可以讓你學習「有用的」知識,
  遇到問題時,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  因為「需要」而「閱讀」,是很基本的閱讀動機。
  然後,「喜歡」讀書,從而得到樂趣、擴充知識,是很美好的一件事!
2. 學習必須要read between the lines(讀懂弦外之音、言外之意)。
盡信書不如無書,閱讀之後必須思考。閱讀,是一種能力,必須培養,必須擁有。
3. 上大學的目的是培養終身學習。因為學問太多,不是大學4年就可學完的。
   終身學習的原則是「觀察」、「思考」。
上了大學之後,「課本以外」的學習遠比課本之內的學習來得重要多了!

三、我閱讀文章引起的思辨,必須要說的……
    文中談到一個問題:年輕人不看長文章,也算危機嗎?」
    P說:「我在Facebook上的文章,文章長短跟點閱數剛好成反比,愈長就愈沒人看,這表示大家失去了閱讀長篇文章的能力。」



    關於Facebook往往傳遞「輕薄短小」的內容,他也提到,要學習如何在「輕薄短小」中傳遞訊息。這點我認同,因為,這就牽涉到語文表達能力。
    FB的介面(也牽涉到使用者的閱讀習慣),就是適合短文時,那麼就應該用短文來傳遞訊息,代替落落長的文章。

    但是注意!這樣的說法的前提是:FB適合用來「傳遞訊息」,訊息可以用簡短俐落的方式來表達,甚至,圖像、影片的表達功能更勝於文字!
    而如何將訊息正確精準的傳遞,這是「發文者」須具備的能力。「閱讀者」則必須具有思考能力,才能正確的判斷訊息、理解訊息。

    我都用「訊息」一詞,表示我覺得,這裡討論的是傳遞訊息,而不是傳達知識。如果是真正需要討論、需要深入理解的知識,往往並非三言兩語可以道盡,需要用「長文章」來說明。
    如果你是因為沒有耐性在FB上閱讀一篇長文章,那純粹是缺乏耐性,只是不需要這篇文章而已,跟閱讀能力不一定相關。
    但如果是因閱讀與理解能力比較低落,看到長文章就感到頭痛,無法閱讀比較嚴肅正經的議題討論,看一篇文章時抓不到重點……那問題就比較大了。
    因為「閱讀力」,是很重要的能力,有良好的閱讀能力,更容易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,讓自己不斷地進步。
    所以,你不能只是閱讀短文(只接收訊息),也應該要能閱讀長文、讀一本書,以期獲得知識,獲得更完整豐富的資訊,並從閱讀中得到趣味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